.
网站地图
注册会员
当前位置:商城主页>资讯主页 > 热销品牌 > 康宝莱 > 内容

康宝莱亚平的故事:初心未改

发布时间: 2015-10-26 05:44 | 来源:快乐多资讯网 | 编辑:好生活达人 | 查看: 次 |
字号:
从最初在大洋彼岸邂逅康宝莱,已经过去16年了。这16年间,仝亚平经历了太多的起起伏伏,但是初心一直未变,而这份初心也恰恰来自于仝亚平性格中的那份“坚持”。
康宝莱㒰亚平的故事:初心未改
心底住着“改天换地”的姑娘
 
1969年,不足17岁的仝亚平接到了下乡插队的通知。到达吉林省梨树县金山公社平安堡第一天,满腔热忱上路的仝亚平就感到了绝望。进公社的路被马车碾压得泥泞不堪,屋内的煤油灯把鼻子里熏得污黑,没有粘性的小米和窝窝头伴着生葱与大酱占据餐桌……“真的吓呆了,往下的日子该怎么过?”仝亚平对着空气比划着,像是能随时把9个女生在炕头上进行“精神大餐”的光阴牵扯出来,“南京路的小笼包、乔家栅的月饼、又是哪家的汤团……”这样一阵遐想,才能让那段“经常吃夹生饭”的日子熬得快些。
 
最初的日子里,在广袤的农田里,身高1.6米的仝亚平瘦小得像一个插在田里不起眼的稻草人,却倔强地扛着铲子“要把每一颗草都拉过。”当地村民看仝亚平太实诚,便教授她“表面工作”的秘诀,但真的开始铲地时,仝亚平却始终学不会放过那棵已经“长”在她眼中的杂草。
 
“实诚”对于仝亚平而言,就是与生俱来刻在骨子里的。而正是这种待人真诚、不怕吃亏的性情,让知青时代的仝亚平承担了不少“信用度高”的工作——会计、计公分、队长、直到成为大队书记“带着他们翻身”。女孩子当大队书记,在当时那可是个大新闻。
 
 
在亲属关系复杂的农村,想靠一己之力扭转“我们世世辈辈都穷”的观念,对于那时的仝亚平来说并非易事。不过若干年后,在她看来,“这比后来让大家了解康宝莱的价值观要难太多,因为我相信康宝莱的作用。而当时,我不确定是不是真的能帮村民实现丰收。不过我相信,如果不去做,就一定不会有‘改天换地’的时候。”
 
仝亚平当年所在的村里有口钟,不知从何时起,敲钟便成了“开工”的信号。仝亚平最初当上队长的时候,她去敲钟但无人响应。于是她便从西往东挨家挨户去敲门,结果“东边的起来了西边的又睡了,一趟下来得一两个小时。”
 
18岁的仝亚平深信,只有让土地获得丰收,村民们才可能“听自己的话”。如何丰收,只有付出和坚持!“有一次我去县城开会,村民们都认为我当天肯定没法儿回来了,所以大伙儿都想着明儿不会有人敲钟,终于可以好好睡一觉了,不用下地干活了。可谁都没料到,刚开完会我便往回走,行至深夜,我还在防风的林子里睡了一觉才继续赶路,第二天一早,恼人的钟声准时敲响,村民都以为是谁家孩子开的玩笑。当年从村子到县城的道路两旁全是庄稼地,一路上根本见不到什么人。现在也不记得当时怎么回来的,就一心一意要回去敲钟。”回望年轻时的自己,仝亚平有时也会为这个姑娘的勇气和执着感叹。
 
再提这件事时,是2007年,仝亚平捐资修整了当年颠簸不平的那条土路,并命名为“亚平路”,因为每次买公粮、村里老人看病、孩子上学在这条路上踏出的泥坑,常常能让仝亚平瞬间掉入那段和其他知青偷看苏联小说、畅想成为作家、背《毛泽东语录》、躺在床上想家的青葱岁月。而这段岁月最珍贵的部分,是那股“只问耕耘不问收获”的力量。
 
“这不是盲目付出,少了对收获的患得患失,才有义无反顾的勇气,当束缚的东西少了,只要做的是对的事,最终你什么都会得到。”
 
以上这些就是关于“康宝莱亚平的故事:初心未改”的全部内容,如果您还有不明白,可咨询在线客服,如果还想了解更多康宝莱㒰亚平的故事:初心未改可到“康宝莱"栏目了解更多内容。



图说天下

相关文章